商丘民权县革命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全县有老区乡(镇)8个,6条地下交通联络线,28处革命遗址。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民权军民积极参加斗争、支援前线,他们母送子、妻送郎,甚至有的全家上战场,为夺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商丘民权县红色教育基地充分依托民权县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商丘民权县值得参观的6个红色教育基地:
1.秣坡村红色教育基地
秣坡村是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1938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选派马庆华、万中人以及家乡是民权县秣坡村的刘勤初三人组成党的工作组到民权工作,马庆华任党的小组组长兼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三人工作组接受水东党的抗日三支队负责人吴芝圃的安排指示,潜入民权地区。到秣坡村后,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刘化民和段钦堂都是青年知识分子,有一定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又具有良好的地方关系,先发展二人入党。很快又发展二十多位党员。同年年底,在秣坡村成立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秣坡村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为刘化民,直属中共豫东特委领导。秣坡村红色教育基地有秣坡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文化大礼堂、宣誓广场、党史纪念馆、红色地道、黄河故道记忆馆等。
2.红色堡垒—葛庄
革命故地,红色堡垒——葛庄,这个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走出的革命小村,这个曾经为抗战默默做出了巨大牺牲的革命小村,197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境内有磐石广场、地道战遗址、革命纪念馆、核心广场和党建主题公园等。
3.民权革命烈士陵园
民权县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县城东郊,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的。这里有大批革命先烈的墓碑和纪念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4.李馆地道旧址
李馆地道战旧址位于民权县北关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素有“鲁西南大门”之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李馆旧址约100余米,有壮志台、西水井等景点,保护范围1000多平方米。开挖于抗日战争时期,以本村为前站中心,南连任庄等5村,东沿故黄河大堤直通汤水口,北与曹县塔湾等10余个村庄相连。地道全长约25公里,可容纳1.4万余人。地道工程设有洞口、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了许多动人心弦的革命奇迹。
5.李省三烈士纪念碑
李省三,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伯党乡东南李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列入“河南省著名烈士英名录”。“1930年,在受聘于睢县四小任教期间,以四小为据点开办夜校,讲述革命道理。1933年2月,李省三睢县教育局任职时三赴省城,积极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我党在的睢县的负责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省三带领全城师生1500人停课游行,声援“一二·九运动”。1938年5月31日,睢县沦陷。张辑五率领抗日武装到县城西南农村开辟抗日游击区。李省三牺牲时尚不满32岁,忠骨葬于老家民权县伯党乡东南的李庄祖坟。保护范围1500多平方,2022年3月被商丘市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6.八一公园
八一公园建于2020年,位于民权县庄周大道东段老收费站附近,园内可以看到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秣坡党支部在解放前、开展党建活动的文化墙记录了秣坡党支部,从1938年建立到1948年的历史。
上面这6个商丘民权县红色教育基地都是比较热门的,也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好去处。让我们一起走进商丘民权县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会结合民权县周边其他红色资源,为参训单位量身定制1-7天的培训方案,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仪式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先辈们的革命传统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守初心,艰苦奋斗,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
【上一篇】: 走进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洗礼
【下一篇】: 红二十五军重建后的首次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