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密县县衙位于新密市老县城正中心,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官署,是新密市廉政教育基地,蕴含着穿越古今闪烁璀璨光芒的廉政思想和廉政文化。如今,这里是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的热门打卡地,吸引周边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教育的洗礼。
密县县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等,构成了九层的五进院落,亭、台、楼、阁、榭、坊、桥、池应有尽有,青砖灰瓦,气势雄伟。中轴线两侧设有典史宅、西花厅、东华厅等建筑,原为官吏幕僚们办公、作息之地,如今被改造为博物馆展室,用于展示新密的县衙史迹、珍贵文物以及传统民俗风情。
主要建筑功能:
大门:正大门两侧墙体呈 30 度角斜列,形成 “八字墙”,通常是发布 “最高指示” 和各类公告、布告的信息中心。
旌善亭与申明亭:大门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小亭,东边的旌善亭内立红色木牍,用来表彰好人好事;西边的申明亭内立黑色木牍,公布坏人坏事、小偷小摸。
莲池:仪门之前甬道两侧有莲池,是清康熙年间续修县衙时特意开辟的,莲池与 “廉耻” 谐音,寓意 “出淤泥而不染”,提醒官员廉洁自律。
大堂:是审理案件、发布政令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大堂西侧的架阁库用于存放重要文件和信函,东侧有吏房、户房、礼房等文官和武官们日常工作的房间。
二堂:是县令行使权力的地方,前方的 “宅门” 是古县衙的重要出入口,两侧是门子房,古时衙役值班的地方。
三堂:是县衙的第四进院落,是知县的日常办公与接待的地方,也是处理复杂案件的地方。
大仙楼:是县衙重要资料、机密文件和贵重物品的存放地,年终封印之时,县衙的印鉴也会被严密地保存在此处。
退思堂:位于大仙楼东侧,是知县处理政务后短暂休息和反思的地方。
监狱:始建于隋朝,监狱围墙厚 0.9 米,墙高近 5 米,形制齐备,按用途 24 间牢房分为男监、女监及地牢,布局完备,形制井然,后屡经重修,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一直沿用到 2003 年,使用时间近 1400 多年,是我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监狱,被专家称为 “世界监狱之最”。
走进县衙内,通过参观双莲池、戒石坊、舆图、仪门、大堂、杨炳堃展览馆以及廉政教育展厅等,聆听古代反腐倡廉的历史发展,在耳闻目染中受到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仪门之前甬道两侧的莲池,与“廉耻”谐音,寓意清水衙门,告诫大家要时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镌刻在衙署醒目处,告诫大家国法民意就在身边,要时刻牢记工作职责、务实勤政,公正执法、清廉为官。
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密密县县衙,通过参观学习,让学员们、党员干部近距离感知衙署文化、树牢清廉之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弘扬共产党员优良传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清正廉洁。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
【上一篇】: 沂蒙精神: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诠释
【下一篇】: 鹤壁比较热门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名单,想去参观的点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