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月29日
咨询热线:133-0371-5399 132-1323-6000 网站地图

百色培训课程

更新时间

更新日期

2019-01-15

在线报名

百色培训课程

2019-01-15浏览量:6111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不仅被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全国政治上同样具有极伟大的意义”,同时,也孕育了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精神光照千秋。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巨大的精神动力。 
  一、百色起义精神的内涵 
  百色起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策和宗旨等。概括起来其内涵是: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为民谋利,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民族平等,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心怀理想,坚定信念。百色起义前夕,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敌强我弱、敌多我少、敌大我小。邓小平、张云逸和李明瑞同志等红七军官兵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必胜,中国国民党必败,红军必胜,白军必败。卓有成效地实行“将变”和“兵变”,发展和壮大了党的组织,胜利地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右江革命根据地与相继建立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5万平方公里、150万人口、武装力量逾万人的为全国所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地区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李明瑞和张云逸率领红七军在滇黔桂边界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百色起义前后,邓小平、张云逸等,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正确地领导了百色起义。一是实事求是,遵循统战规律,认真做好旧军队中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当时执行“左倾”路线的党中央领导人认为,想把李明瑞争取到革命阵营是“幻想”,主张用武力把李明瑞从广西赶走。邓小平认为李明瑞虽系旧军人出身,却主动与我党作过联系和合作,有倾向革命阵营的进步性。因此,邓小平开诚布公地向李明瑞指出:“参加革命,才是出路。再搞军阀混战是没结果的。”同时明确表示,我党请他担任红军领导人。对李明瑞给予政治上的充分信任,进一步打消了李明瑞的思想顾虑,坚定了李明瑞加入革命阵营的决心。李明瑞最终明确表示“我投奔共产党,心已定,愿已足,今生别无他求,唯矢志共产主义事业。”[1]毅然率部参加了作为百色起义一部分的龙州起义。1929年底,邓小平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向中央建议,吸收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对李明瑞绝对不能存“丝毫的幻想”。邓小平实事求是,据理力争,说服了中央领导,批准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实事求是,遵循起义规律。1929年12月百色起义前,邓小平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执行中央关于起义的指示,但认为中央“限定十天,未免机械”,应在准备工作就绪后选择有利时机举行起义。三是实事求是,遵循政权发展规律。邓小平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不搞同一的革命政权形式,分别在左右江地区建立了临时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等政权机构。四是实事求是,遵循土地分配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个办法,对“共耕社”,只在个别地方进行试点,没有普遍推开。 
  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关系到百色起义的成败。广西特委讨论革命发展战略方向时,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广西的实际,因地制宜,主张把革命的主力由南宁转移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左右江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对此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1929年10月中旬,在广西政局急剧变化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果断地率领我党在南宁掌握的三支部队,分别挺进左右江地区的百色和龙州。创建了拥有16个县、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约100万人口的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传达“左”倾冒险主义的精神和要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城市的指令。对此红七军前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前委书记兼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为代表,认为红七军不足一万人,力量装备都不强,所以不赞成去打大城市,主张首先团结内部,壮大力量。为顾全大局,邓小平与张云逸商量,以执行中央决议为宜,攻打大城市,行不通再说。 
  为民谋利,依靠群众。为民谋利与依靠群众是辩证的关系,为民谋利是依靠群众的前提和基础,依靠群众是为民谋利的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正确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在群众关系上,邓小平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对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给予严肃处理。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使根据地各民族达到空前团结,激发了各族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广大群众真心拥护红色政权,踊跃参军参战,军民密切合作,团结奋斗。广大贫苦农民不仅在政治上当家作主,而且在经济上也得到了翻身,因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许多翻身农民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和赤卫队。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历史。1930年11月,红七军奉命调离广西。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领导人率红七军历时10个月,纵横7000里,终于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这次被红七军官兵誉为“小长征”的行军之难,并不亚于日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张云逸大将曾回忆:“我这一生,有两件事值得骄傲:一是率领红七军进行‘小长征’,二是随毛主席参加‘大长征’……。”[2]新中国成立后,百色市经过民政部门能收集到姓名并追认为烈士的就有4000多人,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长眠在右江土地上。田东县百谷红军村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其中,16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东兰县有9000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有6339人被敌人杀害,仅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2225人。 
  民族平等,精诚团结。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唯一的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沿边根据地。右江地区聚居着壮、汉、瑶、苗、仫佬、彝、回等7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左右。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红七军领导人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方针政策,坚持我党、我军为各民族群众谋利益的宗旨,坚持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族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认真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革命根据地和拥军支前的积极性。红七军成立时约5000人,其中壮族约占一半,从右江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12位将军中,就有7位是壮族。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是百色起义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到右江地区开展工作时,新婚妻子张锡瑗就已经怀孕了。孩子出生的时候,他正好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但他的妻子因得了产褥热去世。邓小平来不及操办丧事,就匆匆返回左右江根据地。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韦拔群奉命留守根据地,只带21师的番号和74名战士回到右江。1932年10月19日,因叛徒出卖被害,时年38岁。韦拔群一家20人几乎全部牺牲。韦拔群以大局为重,毅然留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重建部队,表现出宽广无私的胸怀。邓小平于1962年12月为纪念韦拔群烈士牺牲30周年题词:“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3] 
  二、百色起义精神的价值 
  崇高的使命铸就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色起义精神弥足珍贵,已经并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其恒久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百色起义精神的理论价值。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百色起义是邓小平实事求是理论的源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为真理的发展开辟道路。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明确表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邓小平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279“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5]364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我们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百色起义精神的实践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百色起义实践证明,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种结合,就必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是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确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百色起义精神的现实价值。百色起义的艰苦奋斗,是跨越时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6]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在已经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重要特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三、百色起义精神的启示 
  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百色起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和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因为百色起义精神永远给我们无限的启示。 
  心怀理想、坚定信念精神的启示。理想体现着人们的信念和追求,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如果理想、信念动摇,共产党将不成为共产党,共产党员将不成为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在强敌面前,在困难面前,在生与死面前,百色起义革命烈士之所以敢于上刀山,下火海,冲锋陷阵,把个人安危置之于度外,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我们学习百色起义革命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崇高和远大理想的不倦追求,牢固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人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这种胸怀时代的理想信念具体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克时艰。当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和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靠一次次具体的奋斗过程的积累来实现,每一次奋斗过程的完成,都是下一次奋斗的基础和前提。 
  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精神的启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管是战争规律,还是和平建设规律,不管是社会发展规律,还是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基本特点。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受到其规律的惩罚。发展有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发展,也有违背客观规律的非科学发展。即便是遵循了规律的发展,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变为科学发展或非科学发展。因而,判断发展是科学还是不科学,并不在于一时的发展状况如何,也不在于个别人在个别发展阶段中的感受如何,而是在于在社会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7]要促成或实现事物的发展,必须找出事物内在的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统一。 
  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精神的启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四项要求”:“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6]10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百色起义所在的百色市是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也是全国最难开发的地区之一。全市12个县(市)中,10个县列入国家贫困县,2个县(市)列入自治区贫困县(市)。为了促进百色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他们因地制宜,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打造“四地一带一枢纽”(即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通边达海的大西南交通枢纽)。这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和现实运用。 
  为民谋利、依靠群众精神的启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由于忽视了党的建设,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加之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一些人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自己的名利得失斤斤计较,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严重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价值的主体,是权力的主体,是利益的主体,也是执政的主体。一旦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党将一事无成。因此,必须为民谋利、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对人民群众怀有敬畏之情、感恩之情、善良之情、宽容之情,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怀有同情之情、怜悯之情、歉疚之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还权于民,让利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的启示。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6]30-33只有在全党兴起这“四个大兴”,艰苦奋斗,才能确保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也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民族平等、精诚团结精神的启示。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40多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有12个自治县、58个民族乡。广西的毛南族和京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近40%。百色市则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肩负着民族发展和边疆稳定的重任,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精诚团结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才能确保该地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的启示。百色起义革命先烈的平凡而伟大。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国家的振兴和发展、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无怨无悔,无我无私,不畏艰险,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浴血奋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谱写了一曲曲慷慨豪迈的正气之歌。他们的生命定格在青春时代,长眠在左右江两岸。他们有名有姓的多达3000余名,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埋忠骨于青山绿野。他们永远不死,浩气长存。百色起义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时刻都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作为后人,做到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先烈们在革命、建设时期,为了国家、集体利益,不惜流血牺牲。我们学习先烈,就是要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甘于清贫,勇于奉献,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上一篇】: 古田培训课程

【下一篇】: 韶山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