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位于周口市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建场路189号,占地面积11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是一座承载着黄泛区历史变迁和农垦精神的重要场馆,是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周口市社科普及基地。
历史背景:
1938年6月,国民政府 “以水代兵” 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殃及豫皖苏3省44个县,形成了54000多平方公里的 “黄泛区”,近90 万人死亡,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1951年1月1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在原黄泛区复兴局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黄泛区农场,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组成垦荒队,开展了大规模的 “垦荒造田、重建家园” 复兴运动。
场史馆大院门朝北,鎏金大字“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镌刻于大门上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黄泛区精神镌刻于大门两侧。
进入大院便是奋进园,周恩来总理和几位垦荒者的巨型雕塑矗立其中。巨雕西面是群体雕塑“周恩来决策建农场”;东面是一条绿树掩映的半圆形文化长廊,展出着农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南面是“福满路”,路上错落分布着五个巨大的苹果门,每个门上各有一种粮食作物的图案,寓意平平安安、五谷丰登。福满路两侧立着24节气石牌。
场史馆共有九个展厅,依次为:序厅、艰难创业厅、日新月异厅、农场情怀厅、和谐农场厅、农场产业厅、示范引领厅、荣誉厅和未来展望厅。既有大量实物展品,如垦荒队员的笔记本、奖状、书籍、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也有许多音像资料。展厅前后排房的甬道上,竖立着一块块黄泛区大事牌,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历史、开拓未来。
场史馆西南处是鉴畅园,展出粮仓、粮囤、马车等微缩景观;东南处停放着拖拉机、吉普车、小轿车等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和交通工具。院内60多年树龄的法桐、银杏枝繁叶茂,绿荫蔽日。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单位在此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和主题教育活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通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了解黄泛区名称的由来以及黄泛区农场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农垦精神”。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
【上一篇】: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原创性贡献
【下一篇】: 汤阴县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