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月22日
咨询热线:133-0371-5399 132-1323-6000 网站地图

培训问答

更新时间

更新日期

2025-07-04

在线报名

汤阴县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参观学习

2025-07-04浏览量:1073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汤阴县是一片具有深厚红色历史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汤阴县成为抗日斗争的重要区域。1938年,日军占领汤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当地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汤阴县是国共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人民解放军在汤阴地区进行了多次战斗,最终解放了汤阴。汤阴县红色教育基地充分依托汤阴红色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红色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参观学员重温汤阴县红色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那么汤阴县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参观学习啊?下面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1.解放汤阴纪念馆

解放汤阴纪念馆,位于河南汤阴县城东南部的伏道镇前攸昙村南,在汤阴县烈士陵园内。解放汤阴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750余万元。2015年破土动工,2017年5月正式开馆。一楼布展约1000平方米,展厅涵盖“战前形势”“豫北反攻”“解放汤阴”“军民鱼水”“铭记历史”五大篇章。运用丰富的史料、照片和文物,生动再现了1947年5月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时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

解放汤阴纪念馆的建成,成为汤阴县周边展示红色革命历史,弘扬先烈精神,缅怀革命前辈,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又一重要场所。该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安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解放汤阴纪念馆.jpg

2.汤阴县烈士陵园

汤阴县烈士陵园位于伏道镇前攸昙村南(县城东8公里处),其前身是解放汤阴时牺牲的烈士安葬墓群,南北长272米,东西宽72米,呈坐南朝北狭长布局,占地2公顷。该陵园内共安葬烈士870名,其中有名烈士443名,无名烈士427名。这些烈士主要是1947年春第二次解放汤阴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2012年集中迁入的散葬烈士。该陵园先后被命名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安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

2006年,汤阴县对县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2007年5月,该陵园中心位置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分碑身和平台两部分,总高21.27米,其中碑身高19.47米,象征着1947年汤阴解放,正面雕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背面雕刻着汤阴县委、县政府题写的碑文,东西两侧镶着闪闪发光的红五星,底座四周为青石浮雕。整座纪念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3.傅凌云故居

傅凌云故居位于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包括纪念碑、英雄广场、烈士游园、故居大院等,是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从东江窑村村委会向东100米,是傅凌云于1951年亲自撰写的英勇烈士革命纪念碑,记载了1939年发生在东江窑村的全民抗日自卫战及对“刚毅不屈、英勇果敢”抗日精神的歌颂,碑文中也有对同村战友的告慰与纪念。

从纪念碑先向北100米,再向西100米,到达傅凌云故居。傅凌云故居原址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看管,后毁于火灾。后人为纪念傅凌云辉煌的革命生涯,于2015年在原址基础上重建了目前的居所。走进故居室内,北墙上以时间为线索,记载了傅凌云出生、求学、思想转变、闹革命、入党、战斗、传播抗日思想、打入天门会、建立红色交通站等光辉事迹。堂屋东墙上有傅凌云去世那年在疗养院的党费证,还有其署名公文通告。东面小屋的北墙上有傅凌云的大儿子、大儿媳写的《忆父亲》,回忆了一家人革命时期艰苦的生活经历,回顾了傅凌云高尚的革命情怀、家国情怀,言辞真切,感人肺腑。东墙是傅氏族谱,呈现傅凌云上下几代家族脉络。

傅凌云,1908年冬出生于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汤(阴)浚(县)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抗日演讲,宣传爱国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汤阴组建抗日义勇军,带领群众抗击日寇。傅凌云于1963年病逝,终年55岁。

4.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指挥部旧址位于韩庄镇王佐村村委会。1947年3月下旬,豫北战役打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机关来到汤阴县西部鹤壁、鹿楼、韩庄一带。他们先后在寺湾、东窑头、鹤壁集、大吕寨、王佐等村居住。中共汤阴县委书记李延授曾到寺湾村司令部向刘伯承、邓小平汇报支前工作情况。据当时统计,汤阴县出动参战民兵360余人,出动担架700余副,出动自卫队员3500余人、牲口3000头,支援军粮25万余公斤。刘伯承、邓小平鼓励李延授和县委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为歼灭汤阴之敌,1947年4月底,刘邓大军指挥部移至离县城不远的王佐村,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线指挥。5月1日,刘邓大军一举攻克汤阴城,俘获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副司令刘月亭、参谋长邓甫暄等官兵9000余人。

汤阴岳飞纪念馆.jpg

5.汤阴岳飞纪念馆

岳飞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境内,距市区约15公里。是为纪念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后世多有修葺。现存精忠坊、山门、施全祠、孝娥祠、岳珂祠、三代祠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岳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儿子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激励儿子竭尽全力报效国家,勿忧家事。千百年过去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代代流传,人们说,正因为有岳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才成就了岳飞这位文武皆能、忠孝两全的历史巨人。

6.司文德烈士墓

司文德,1896年出生于汤阴县城关镇小杜庄(现属西关)一个贫苦家庭。1918年,他来到郑州铁路工务段当工人。期间,在马列理论的教育影响下,他加入了工会组织,投身工人运动。1923年2月,他参加在郑州举行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在“二七”惨案中被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192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司文德被反动军警逮捕。同年10月15日,他在郑州长春桥口被残酷杀害。

1927年6月1日,北伐军占领郑州,京汉铁路郑州分工会恢复活动,为烈士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和悼念活动。司文德的遗体被重新入棺,运回故乡汤阴县安葬。1952年4月5日,郑州铁路管理局及所属政治部、工会和共青团联合决定,经郑州市政府批准,追认司文德为“二七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修建了二七纪念塔,司文德等烈士的斗争事迹在塔内陈列展出。1952年,司文德烈士的遗骨移葬至汤阴县西五里岗东侧,并立碑纪念。2006年,司文德烈士的遗骨移葬至汤阴县烈士陵园。2017年,解放汤阴纪念馆建成开馆,其中专门建有司文德纪念馆,馆内中央竖立司文德烈士头像,周围墙面以文字、图片形式介绍了司文德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光辉历史。司文德烈士墓于1978年11月16日被定为汤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汤阴羑里城

羑里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汤阴县这7个红色教育基地都是比较热门的,也是参训单位去的比较多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汤阴县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会根据参训单位的主题,人数,预算等量身定制1-7天培训方案,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仪式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员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

【上一篇】: 走进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学习农垦精神

【下一篇】: 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