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阶段。面对历史转折,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通过系统化的纪律教育、制度创设、监督整肃和作风建设,成功塑造了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西柏坡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实践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西柏坡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探索
纪律规范体系的完善与创新。西柏坡时期,在党纪党规建设方面,通过党内文件推进党章党规适应性调整。《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明确要求各级委员会要按党章规定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规范了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关系,填补党章制度空白;“进京守则”将纪律细化为“四不”“五要”等82项具体条款,涵盖保密、群众关系等细节,使抽象原则转化为可执行的日常规范。
纪律教育的深入开展。在纪律教育的深入推进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党性培养被置于重要地位。各解放区党校将纪律教育纳入干部培训的必修体系,构建起“理论学习-纪律检视-整改提升”的纪律教育闭环。与此同时,党性修养与纪律教育的融合实践亦广泛开展,强化纪律意识,推动大家实现“自觉认同”的纪律内化。
纪律执行与监督机制协同强化。为提升纪律执行力,党在纪律处分程序上严格把关。《东北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首次量化贪污标准,明确清晰界定了“数额-情节-刑期”的对应关系。在处分程序上实行“三级审查”制度,有效杜绝了处分的随意性。同时,党还高度重视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关于开展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之检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在3个月内自查纪律执行情况并提交书面报告,同时,监督机制也得以建立健全。此外,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平山县首创“开门整党”模式,让群众列席党支部会议,进一步增强了监督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整党整军运动的持续推进与成效深化。在西柏坡时期,整党整军运动深入开展。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抓紧整改。与此同时,整党运动还推动了农村党支部制度的革新,普遍建立了“公开支部”制度,允许群众列席会议并对党员进行评议,进一步增强了党的群众基础。在整军方面,军队纪律建设被置于重要位置。此外,通过“诉苦”运动控诉旧社会的压迫,以及“三查”运动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与凝聚力。
西柏坡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当代启示
以思想铸魂,强化纪律意识与理想信念教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弘扬纪律强党的优良传统。首先,在教育载体上推陈出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式的场景再现,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其次,要致力于完善教育机制。针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为必修课程。最后,要注重夯实思想根基。建立一套量化指标体系,实施动态评估管理,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从而激励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纪律,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以制度固本,健全纪律规范与优化执行机制。西柏坡时期,面对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历史转折,党中央展现出前瞻性与务实性,及时制定《入城守则》,以“四不五要”细化规定为接管城市筑牢纪律防线。这一历史实践深刻启示我们,纪律规范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新时代,面对隐形变异问题和新型违纪行为,我们应将实践中的新问题转化为具体纪律条文,确保纪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可以开展同步试点,在部分地区设立纪律规范创新试验区,探索纪律建设新路径。
以监督护航,构建全覆盖监督网络与严明执纪体系。西柏坡时期,华北人民政府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并吸纳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监督机制。新时代,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构建全覆盖监督网络。要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并向乡镇延伸,以破解基层“微腐败”监督难题。要拓展群众监督渠道,构建“制度化+技术化”双轮驱动模式,搭建监督智慧平台。最后,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构建“标准化+动态化”的执纪体系。同时,建立“第一种形态”,运用台账管理制度,通过“季度回访+年度评估”进行动态跟踪。
以作风建设为引领,推进治理现代化。新时代,作风引领是纠治“四风”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在制度层面,要着力建立健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其次,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构建全链条机制,实现群众诉求“接诉即办”,确保群众声音能够得到及时回应。最后,坚持自我革命,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并建立完善“大数据监督模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上一篇】: 【20250908期】2025年**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党校顺利结业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