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近年来,宁波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聚焦新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和新就业群体融合共生发展需求,通过创新适配体制机制、党建赋能精准覆盖、服务治理双轮驱动,努力将新兴领域这一最活跃地带打造成最牢固阵地,实现党的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实现新跃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深学笃行明方向,准确把握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任务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正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持续提升的必然结果。
把好“与党同行”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新兴领域各级党组织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兴领域落实落地,确保新兴领域始终沿着正确发展方向前行。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导广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筑牢“基层组织”坚强堡垒。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组织是党的建设和党的力量的坚实依托,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要把抓覆盖、强基础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新兴领域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新“抓党建促发展”实践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新兴领域党组织要立足为事业发展提供引领保障,有效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建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新兴领域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要坚持系统集成、整体联动,压紧压实组织部门牵头统筹、社会工作部门归口主抓、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推动、县乡属地兜底“四方”责任,切实形成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创新引领勇争先,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与传统领域相比,新兴领域党建存在党组织组建“难”、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问题。我们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宁波实践,努力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着眼“铸魂赋能”聚共识。把政治引领作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首要工程”,把聚集的510万从业人员、33万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建强“理论武装+价值塑造+阵地管控”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建立健全市、县、行业三级“红色讲师团”,用足用好“书记讲给书记听”、“企业骨干上讲台”等平台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
着眼“形神兼备”抓覆盖。紧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坚持边排摸、边组建、边压实、边规范,按照先非公有制企业再社会组织、先重点组织再一般组织的整体节奏,通过实施龙头企业领建、国企民企共建、党建带动群建等方式方法,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均单独建立党组织。总结相关做法,提炼形成领导挂帅项目领办法、重点组织优先突破法、中小微组织抱团提升法等社会组织覆盖经验,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
着眼“同频共振”促发展。坚持把助企益企惠企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专项服务行动,组建12个市级助企服务团,抓深抓实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研究制定入企助企惠企八项政策,由市级服务团成员带去企业,同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帮扶。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推广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红色生产线等做法,引导党员职工在生产经营、技术革新、项目攻坚中打头阵、强示范。
着眼“多元合作”抓治理。将新兴领域组织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既破解特大城市治理人力不足难题,又为新兴领域群体赢得发展空间,努力打造“服务暖人心—治理有力量—发展可持续”的良性生态。迭代优化“枢纽站+功能站”服务矩阵,深入实施“车轮上的党支部”,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融入治理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
三、乘势聚能谋新篇,着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向新向实向未来
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创新打造“党建+产业链”、“党建+共同富裕”、“党建+工业社区”等党建创新品牌,推动宁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跃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党建赋能“聚链强链”澎湃产业动能。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引领方向、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攻坚克难的作用,围绕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产业链党建统筹管理体系,聚焦特色优势、未来新兴、悦享生活三大产业领域,构建涵盖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的N个产业链联建片区。实施大中小企业协作新模式,打造链上企业创新联合体,推行“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双向奔赴模式。围绕“产业需要什么、组织就做什么”,定期收集汇总链上企业需求清单、职能部门资源清单,形成“企业点单—党建联建派单—成员单位接单”的闭环服务机制。积极引导涉企部门、惠企金融单位将助企政策变分散投放为整链集聚,探索设立产业链集群发展基金,引领民间投资更多投向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领域。
党建领航“共富工坊”解锁致富密码。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政府、企业、商户、农户四方力量,紧扣增技、增收、增效“三增”要求,借力发挥龙头企业市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条“产业链”与“民生链”深度融合的“党建致富红链”。迭代完善“一统六富N场景”标准指引体系,建立共富工坊增技、增收、增效综合改革2025年度目标、成果、进度“三张工作清单”,推动解决工坊产业升级、产品展销等难题。坚持在提升群众致富本领上下功夫,指导各地工坊与50余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共建合作机制,引导实用技术人才、青创客等专业力量和优秀乡土人才入坊指导,因地制宜打造36个红色研学工坊、50个非遗传统体验工坊,带动农民群体增技又增收。坚持城乡融合,强化以工补农,持续放大共富工坊富民、强村、惠企效能,推进69家残疾人友好型共富工坊建设;引导村集体通过土地和闲置房屋出租、资金资源资产入股,推动产品销售—工坊增收—村集体经济消薄全链条共赢。推动商务、妇联等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类工坊设立专项支持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市1084家共富工坊,共吸纳农民就业6.7万余人,销售总额达19.6亿元。
党建集智“工业社区”实现互促共生。将居民社区理念移植到工业园区,以区域内高度集聚的企业和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一体推进园区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区(县、市)党委、街道党工委、工业社区党组织、企业和网格党组织的四级组织体系,发挥全市工业社区“既抓党建、又抓服务”的优良传统和“离得近、联得紧、走得进”的服务优势,高标准建设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中心主任,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6至12名,由县级财政保障工业社区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等,通过加强社区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为各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提供多元、精细、高效服务。围绕企业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推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办事等创新举措,收集上报、协调解决用工招聘对接、产业政策咨询、劳资纠纷调解等多种企业个性化问题诉求。
党建引领“甬爱之城”推动双向奔赴。加强新就业群体暖心关爱,积极引导“一个群体”与“一座城市”双向奔赴。制定出台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甬爱之城”建设行动计划,在市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开通新就业群体专属服务通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民生咨询服务。持续深化“八大甬爱场景”建设,创新推出“甬爱医院”、“甬爱食堂”,推动建立13个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有效缓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憩补给难等问题。创新“小哥说事”、“青年午夜校”、“骑士网格员”等特色服务载体,开展新春“暖新”、夏日“清新”以及“甬爱成长营”小候鸟暑期公益托管等贴心关爱服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35万人次。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网
【上一篇】: 加强“两企三新”党组织建设
【下一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